首頁 >> 旅美資訊
律師介紹
attorney join in
旅美資訊

美國歷史
流覽次數:5522     添加時間:2008/4/17


美國人民是個勇敢而愛好自由的民族。 他們原本來自世界各地, 是許多不同的文化、種族和宗教, 經過長時期的共存結合而形成的, 漸漸他們以身為美國人而自豪。

17世紀以前, 北美廣大原野僅有印第安人和愛斯基摩人居住, 但經過百餘年的移民, 這裏已成為歐洲國家人民的新家園, 而其中最主要為英國人所建立的13州殖民地,這13州殖民地宣佈脫離英國而獨立。 幾經協商與改革, 聯邦體制的美國, 於法國大革命前夕, 正式登上世界舞臺。 早期的美國很歡迎外來的移民,這些移民使她迅速地成長。 美國人口, 在1776 年只有300萬人, 而現在則超過2億。 在人口迅速增加的過程中, 新的生存空間, 也跟著不斷開拓,而方向則由東向西, 拓疆的先驅們不但從事農耕畜牧, 也尋找礦產及其它資源。 到了20世紀,美國不但已成為世界強國,並且也是科學、技術、醫藥及軍事力量的先進國家。

殖民時期以前(1607以前)

在兩萬多年前, 有一批來自亞洲的流浪者, 經由北美到中南美洲, 這些人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 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 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 約有2,000萬,其中有大約100萬人住在現在的加拿大和美國中北部, 其餘絕大部分住在現在的墨西哥和美國南部。 大約1萬年前, 又有另一批亞洲人, 移居到北美北部,這是後來的愛斯基摩人。 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種人大概是維京人, 他們是一群喜好冒險的捕漁人, 有人認為他們在1,000年前,曾到過北美東海岸。殖民時期(1607~1753) 1607年, 一個約一百人的殖民團體, 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 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在以後150年中, 陸續湧來了許多的殖民者, 定居於沿岸地區, 其中大部分來自英國, 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和其他國家。 18世紀中葉, 13個英國殖民地逐漸形成, 他們在英國的最高主權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議會。 這13個殖民區因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差異, 造成了各地經濟形態、政治制度與觀念上的差別。

獨立運動(1754~1783)

18世紀中葉, 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 已有了裂痕。 殖民地的擴張, 使他們產生某種自覺, 自覺到英國的迫害, 而萌生獨立的念頭。 1774年,來自12州的代表, 聚集在費城, 召開所謂第一次大陸會議, 希望能尋出一條合理的途徑, 與英國和平解決問題, 然而英王卻堅持殖民地必須無條件臣服于英王,並接受處分。 1775年, 在麻州點燃戰火, 5月, 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 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 並發表有名的獨立宣言, 提出充分的理由來打這場仗,這也是最後致勝的要素。 1781年, 美軍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1783年, 美英簽定巴黎條約, 結束了獨立戰爭。

組成新政府(1784~1819)

革命的成功, 使美國人民有了以立法形式表達他們政治觀念的機會。 1787年, 在費城舉行聯邦會議, 會中華盛頓被推為主席, 他們採取一項原則,即中央的權力是一般性的, 但必須有審慎的規定和說明, 同時, 他們也接受一項事實, 那就是全國性政府必須有稅收、鑄造貨幣、調整商業、宣戰及締結條約的權力。此外, 為了防止中央權力過大, 而採取孟德斯鳩的均權政治學說, 即政府中設置三個平等合作與制衡的部門, 即立法、行 政、司法三種權力相互調和,制衡而不使任何一權占控制地位。

向西擴張(1820~1849)

19世紀初期, 數以千計的人, 越過阿帕拉契山, 向西移動, 有些開拓者, 移居到美國的邊界, 甚至深入屬於墨西哥的領地、以及介於阿拉斯加與加利福尼亞的俄勒岡。開拓者勇敢、勤奮地向西尋求更好的生活。

南北衝突(1850~1869)

引起內戰的原因, 不單是經濟上、政治上、軍事上的問題, 還包括了思想上的衝突。 內戰暴露了美國的弱點。 對這個國家的存在, 作了一番考驗。 經過了這次考驗,美國才步向一個中央集權化之現代國家的坦途。 南北之間, 為奴隸問題而起爭執, 南方在全國政治上的主要方針,就在保護和擴大”棉花與奴隸”制度所代表的利益;而北部各州, 主要是製造業、商業和 金融的中心, 這些生產無需依賴奴隸, 這種經濟上和政治上的衝突都是由來已久的。 1860年代初期, 11個南方的州脫離聯邦, 另組政府, 北方則表示, 為了統一將不惜付出任何代價。 1861年, 內戰爆發了, 這場美國人面對面的流血戰,打了四年, 南方遭到嚴重的破壞, 而且留下深深的傷痕。 1865年, 北方戰勝了, 這項勝利不但顯示美國回復統一, 而且, 從此全國各地不再施行奴隸制度。

工業化與改革(1870~1916)

19世紀初期, 美國開始工業化, 而內戰之後, 則步入成熟階段。 在從內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到50年時間內, 她從一個農村化的共和國變成了城市化的國家。機器代替了手工,產品大量增加。 全國性的鐵道網, 增進了貨品流通。 應大眾的需要, 許多新發明應市了。 銀行業提供貸款, 促成工商業經營的擴大。故從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間被稱為所謂”進步時期”, 1914 年, 世界大戰爆發, 1917年,美國終於被捲入大戰漩渦中,並且在世界上嘗試扮演新的角色。

世界的新地位(1917~1929)

在戰後的10年間, 美國的社會與文化可說是個無生氣、無感情, 屬於商人階級的10年。 據1929年統計, 居城 與居鄉的比率是56%∶44%,這時舉凡現代生活的特色, 諸如汽車、電話、收音機、洗衣機, 已成為生活的必需品。 戰後經濟呈現極度的繁榮, 原因有二, 一為政府不再干涉私營企業且有立法保護之,二為新技術的帶 動。 雖然經濟成長很快, 但是基礎不穩。

不景氣時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戰(1930~1959)

經濟大恐慌, 影響的不只是美國, 世界各國都受到它的打擊, 經濟大恐慌, 使上百萬的工人失業, 大批的農人被迫放棄耕地, 工廠商店關門, 銀行倒閉…… 一片蕭條。 1932年, 羅斯福當選總統, 他主張政府應拿出行動來結束經濟大恐慌, 新政府雖然解決了許多的困難, 但美國的經濟還是要到二次大戰, 才蘇醒起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美蘇兩國, 關係日趨惡化, 分別在軍事、政治、經濟、宣傳各方面, 加緊準備, 一如戰時, 這種狀態, 被稱為”冷戰”。

1960年以來

美國歷史自1960以來, 許多方面仍是戰後發展的延續。 經濟方面, 除了週期性的不景氣, 則仍不斷膨脹;從 城市移居到郊區的人口, 繼續增加, 1970年,居郊人口超過了居城人口。 1960年初期, 黑人問題成為美國內部最主要的問題。

1960年代中期, 許多美國人開始不滿政府的對外政策。 此外, 由於工業的發展, 人口的集中, 60年代後期, 生態環境的污染廣受注意。 70年代初期,由於能源危機而導致的經濟蕭條, 是大恐慌以來, 最嚴重的一次。

70年代中期, 經濟一度復蘇, 但到70年代未期, 又出現通貨膨脹。 1976年, 美國建國200周年, 全國舉行各項慶祝活動。 1981年4月12日,美國成功地發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將人類又帶入另一個太空新紀元。 1985年, 雷根連任總統, 在日新月異的人類發展史中,美國將展開新的一頁。

點擊排行
關閉 在線客服 USLawChina微信
掃一掃 諮詢更便利
跨國 搬家 遷廠 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