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美資訊
律師介紹
attorney join in
旅美資訊

美國醫療社會福利
流覽次數:5528     添加時間:2008/4/21

 醫療與保險費昂貴
 
 作家長的都有體驗,讓子女健康成長並不是件簡單之事。養兒育女最怕的是孩子生病,可小孩子們又很愛生病。我女兒沒滿月時就得過氣管炎,還好那時在國內,守著外婆和表姨兩位兒科醫生,又有公費醫療,為孩子治病還不算難。
 
 但來到美國可就大不相同了,誰都知道美國的醫療費用貴得驚人,生場病傷身損壽不說,還可能會鬧得傾家蕩產。因此人們得買醫療保險,看病時才能不花或少花錢,但買醫療保險又是筆開銷。一些福利待遇好的公司單位可為員工付醫療保險費,但許多單位仍需員工本人支付一部分費用,至於那些靠打工謀生者則通常沒有醫療保險。
 
 我剛來美國時當學生,沒有工作單位給買保險,可沒醫療保險學校又不許註冊,因此自認為體壯不得病者也得掏錢買保險。單身學生醫療保險還算便宜,每年不到二百美元,可所包項目和償付款額有限,只能管小病小災的醫療費,因而有不少中國學生學者因生重病或出車禍花了巨額醫療費從而負債累累的例子。如要包括家屬孩子的醫療保險費又貴了許多。女兒四歲時來美,我很擔心她生病,打算為她買醫療保險,可一打聽,多一個人保險費多一倍要近四百美元,如果保全家就得七八百了,這還是對中國學生學者的優惠價呢!可我們當時邊打工邊付巨額學費,這幾百元保險費真不是好掏的。女兒雖重要,可那時她爸是全家經濟支柱,又在幹登高爬梯的建築裝修活兒,萬一磕著碰著生病鬧災,全家生活費連我的學費都成問題。因此只好丟卒保車,舍了女兒顧丈夫,只為我們夫妻買了雙人保險。
 
 無病也得拜訪醫院
 
 說實話,我們夫婦倆買了幾年保險卻並沒有真正看過病,有點頭疼腦熱自己吃點藥就過去了,我唯一去看過兩次急診,一次是吃剛出鍋的栗子燙了滿嘴水泡,再一回是開食品罐頭割得手指血流不停(大概醫院都覺得我是個常因吃生災的饞蟲)。買醫療保險對大人來說真是不怕一萬,只怕萬一。
 
 而對於小女兒,我們當家長的沒為她買保險真是於心不忍。有一次女兒感冒發燒,因她沒有醫療保險不敢去看醫生,只能找點從中國帶來的藥給她吃,而且我們當父母的還得上工上學不能照顧她,留下年幼的孩子自己躺在家裏真是牽腸掛肚。等我回家時,燒得滿臉通紅的小女兒見了我就哭起來,很令人心疼。在一個醫療先進的國家當貧困的家長,眼見自己的孩子生病受罪,卻因怕花錢而不能及時治療,內心的自責恐怕天下父母都可想而知。還好中國帶來的藥仍然能治美國感冒,女兒病好得挺快,我們也祈禱孩子不要再生病。
 
 然而哪怕孩子不生病或病了不想看醫生,仍難逃要與醫院打交道。
 
 女兒進了美國學校後,學校的護士就打電話來索要孩子的體檢證明,雖然女兒來美前已花錢在國內做了全面體檢並有帶英文的健康證明,可美國學校並不認帳,非得有美國醫院近期檢查證明才行,否則孩子在被證實健康前不得入學。孩子可以不上醫院,卻總不能不上學吧!我只好為女兒預約去兒童醫院體檢,心裏還直發毛要花多少錢?有朋友告訴說,低收入者可以去醫院申請免費醫療,但我對這天上掉餡餅般的好事將信將疑。
 
 免費醫療雖好亦煩
 
 帶女兒去兒童醫院時一打聽,果然人家給了張免費醫療申請書,按上面的資格說明,我們無疑屬於符合標準的低收入類,頓時心花怒放。原來麻州是美國醫療福利最好的州之一,凡是家庭收入達不到一定標準的,不論是美國公民與否,大人孩子都可享受全部或部分免費醫療服務。當然自一九九五年美國再次掀起反移民浪潮並首先拿移民福利開刀之後,非美國公民的外國人(哪怕已有永久居留權即“綠卡”)已很難再享受這般好事了,但當年我們確因女兒借免費醫療福利之光而受益匪淺。
 
 不過,在美國申請一切都需一套繁雜手續,申請免費醫療則需附上家庭收入證明,如每次工資支票影本或存根(因此你若把這些都丟了可就慘了),填寫好申請表寄到醫院的有關部門並需等待一定時期。然而數周後等來的不是批准通知,卻是一張三百多美元的帳單--女兒的體檢費。打電話去醫院問,人說我們的收入超出標準--這不可能!原來他們把她爸爸每兩周付次工資算成每週一次,使其收入正好多了一倍。經過與院方解釋交涉,答應再給我們寄表來重填,一切得重新來過!
 
 但可氣的是,醫院帳房再三打電話催款,原來收錢的與批准免費醫療的是兩個部門,互不通氣,不管如何解釋對方只想要錢,並警告說再不交就要上告政府的信用部門,並讓催債公司來討錢。果然很快就接到催賬電話,而且三天兩頭持續不斷輪番轟炸。
 
 在美國,如果因賴賬搞壞了信譽,將來許多事都難辦,例如辦身分借貸款時,都會把你的陳年老帳抖落出來成為拒絕的藉口。再說咱中國人也沒有欠債的習慣,老讓人攆著討錢很不是滋味,真想咬牙還錢算了。但朋友們鼓勵我們得堅持到底,有理不能讓人,等醫院批准免費了再說,不然已交的錢可不見得能退回來。總算等來了醫院的批准,那三百多元帳單自動一筆勾消,催債電話亦從此消聲匿跡。
 
 求醫看病樂多於痛
 
 要說健康孩子做一次例行體檢就得三百多美元,可真夠貴的!不過醫院也盡可能動用全部裝備,為我女兒從頭到腳仔細查了個遍。帶孩子上醫院本是每個家長都發怵的事,但美國醫院的醫生護士和藹可親,連還不太會說英語的小女兒都不覺緊張,甚至在抽血時都沒哭,還好奇地兩眼瞪著針管裏冉冉湧出的鮮血。孩子在國內所作的體檢也並非完全沒用,尤其是打各種預防針的記錄,美國醫生都稱讚作得很詳細,但必須經她轉手抄在美國醫院的體檢書上,學校的護士才認可。最令女兒高興的是,臨走時醫生還送了她幾張漂亮的不乾膠貼畫。
 
 美國醫院的環境佈置給人予輕鬆雅靜的感覺,並不象中國醫院那樣一片雪白,而是設計得象賓館,牆上有藝術裝飾品,侯診室有書刊電視供人解悶,小兒科則少不了各種玩具。女兒就發現,兒童醫院的一層樓有供小孩玩的滑梯轉椅等遊戲器材,有賣吃喝的快餐廳,還有琳琅滿目的禮品商店。以後再去醫院,女兒反而興致勃勃,因為她馬上聯想到三件事:掙不乾膠貼畫,玩遊樂場,逛禮品店。至於是否要打針吃藥受苦受難,則全丟在了腦後。
 
 兒童醫院的免費醫療申請一次半年有效,而且無所不包,因此我們可以放大膽子帶女兒去看病了。女兒平時並不愛生病,很少看醫生,但每年一次體檢不可少,因為學校護士每年需要更新過的當年體檢書,而醫院每年到期也會寄來例行體檢通知。
 
 女兒初次體檢的結果沒什麼其他問題,但醫生指出她的牙齒可得修理了,建議帶她去看牙醫。牙科是美國醫療中收費之最,而且許多醫療保險都不包括牙醫,象我們大人當時買的保險若要包看牙就得再多交錢。幸虧女兒申請到全包的免費醫療,比自己買保險還好。
 
 女兒的一口小牙在中國就壞得可以。當美國牙醫見到女兒的牙齒,很是責怪我們家長沒盡到責任,在詳細瞭解女兒牙齒和飲食習慣後,年輕的女牙醫說:“你們讓她用奶瓶喝奶太久,而且奶類本來已很傷牙齒,為什麼還要加糖?”中國孩子從小喝奶都加糖,國產的果汁飲料中含糖量也較高,孩子們又愛吃糖卻不懂保養牙,所以有些孩子牙還沒長齊已開始有蛀牙。 飲食習慣造成中國幼兒的蛀牙率比美國孩子高得多。我女兒從小養成睡覺前要叼著奶瓶喝奶的習慣,有時奶沒喝完已入夢鄉,一口經糖奶泡過的牙再捂一夜當然壞得快。直到四歲多來美國時把奶瓶丟在中國,女兒才戒了瓶,很快她也習慣了美國式的不加糖冷奶,但已經壞了的牙卻要經醫生修復了,還好這是乳牙將來仍有換過更新的機會。
 
 女兒的牙齒修理工程進行了約兩年,每個月都要去醫院,補牙、拔牙、洗牙、鑲牙套……這些活計大人都怕,孩子看牙就更受罪。每次孩子看牙時,醫生不許家長在治療室陪著,以免影響情緒,因為孩子們見了家長更愛撒嬌。我女兒還算勇敢,但從診室中出來時也常嘴裏咬著紗布雙眼淚汪汪,不過手裏總握著些小玩意--小牙刷、絲線手鐲、或不乾膠貼畫等。由於是醫院的常客,女兒攢不乾膠已經成套,每次治完牙,醫生護士都把整個抽屜拉出來由她挑。而且回回看病任務完成後,女兒必須在醫院裏玩會滑梯轉椅,還少不了去禮品店觀光,看她比較痛苦時,我也會買點小禮品給她作獎勵。有時去趟醫院,玩耍逛店的時間比看病治牙的時間都長。這也是孩子從未懼怕去醫院的原因。
 
 小病大治過於認真
 
 要是沒有免費醫療,很難想像女兒看了這麼久牙病要花多少錢!有一次半年免費醫療到期,在繼續申請等待批准期間醫院又寄來了帳單,女兒兩次看牙費用就達兩千多美元!女兒上醫院使我們初次嘗到了美國醫療服務的優越和社會福利的甜頭,也詫異美國每年要為貧困者付出多少經費?
 
 如果說女兒看牙是因病不得不看的話,帶女兒檢查眼睛可真有點“反正有免費醫療,不看白不看”的意思。但眼科醫生說,無論大人小孩,眼睛視力健康與否,每年確實都應該檢查一次,就象牙科和內科的例行檢查,以便防病在先。檢查結果女兒的眼睛並沒大問題,只是右眼視力稍弱些,相當於1.0的水準,本來無甚關係,但美國醫生過於認真,非讓配眼鏡矯正。眼鏡可不是免費醫療可包乾的,本想賴過去算了,可眼醫助理卻幾次打電話來問配鏡效果,並預約過幾個月再帶著眼鏡來檢查。
 
 我們只好花了一百美元為女兒置了副眼鏡,以應付醫生檢查,然而女兒平時很少戴,因為她視力並不算差。醫院眼科還煞有介事地定期通知女兒去復查視力矯正情況,真是沒事找事浪費人力資金,要不是有免費,誰肯花這錢去看無關緊要的毛病。我們在贊許美國醫院服務責任心強態度好的同時,又有點覺得那些醫生護士認真得過份,反給家長增加了負擔,弄得我們有“佔便宜占出麻煩了”的感覺。有時美國醫生也真有點小病大治,比如說扭了腳腕就得上石膏架雙拐,肌肉拉傷則光會開刀。曾有個華人孩子得了某種慢性病,美國醫生也讓開刀,家長想用中醫藥物保守療法,但因美國並不認可中醫中藥的合法性,便認為該華裔家長有意忽視為孩子治療,最後鬧到公堂上去解決。
 
 醫生與社工的責任
 
 美國的醫生除了看病之外還擔負有法律監督病人及家屬的責任,如果我們不按醫院指示給孩子配眼鏡也會得落個“虐待兒童罪”,這可不是好玩的!中國的傳統,家長們常把孩子當私有財產,要打要罵該說該管都由家長說了算,外人少管閒事。但在美國完全不是這樣,家長無意中沒照顧好孩子都會引出罪名。
 
 我們曾有一位鄰居丈夫在外地,自己帶個小兒子過日子很不容易,一次她為兒子洗澡,打開水管調好水溫讓孩子坐在澡盆裏,但當她走開一會時,水溫忽然升高,把孩子的腳趾燙紅了,其實還沒到起泡燙傷的嚴重地步,但當媽的心疼兒子,連夜送孩子去醫院看急診。誰知這一看還看出麻煩了。醫生詢問了孩子如何被水燙的經過,便叫來了醫院的社工,對母親百般盤問,包括她丈夫為何在外地總不回來等等。她當時一頭霧水,等到後來還接長不短被社工叫去審訓,才明白人家把她當虐待兒童的嫌疑犯,原來夫妻分居的單身父母被認為最有虐待孩子的傾向。這位母親其實比誰都心疼兒子,但由於一時疏忽造成孩子受傷的既成事實,被社工抓住不放,渾身有嘴也解釋不清,還得請我們做證人。
 
 我這時才知道美國有一類叫“社會工作者”的人 ,來盤問我的室友的就是這號社工。起初我以為社工就如中國的街道委員會,專門管點雞毛蒜皮家庭糾紛的事,後來才知許多醫院、學校、社會服務性機構中都有此類職業,美國大學和研究生部都設有此專業,因此社工們可不是一般的街道老大媽,而全是經過培訓有學歷的專業人士。社工課程中都有心理學,因此社工們也相當於半個心理醫生,在瞭解家庭糾紛時還對當事人進行心理諮詢。社工們確實為拯救需要幫助的人們(如貧困饑餓者、受虐婦女兒童、老年人、無家可歸者或精神病人)作了許多工作,各種社會活動也少不了他們的貢獻。
 
 不過社工們找起麻煩來也夠你招架,一些不太瞭解美國規則的中國人惹上的麻煩比我的室友嚴重得多。例如紐約曾有一對中國留學生夫婦,妻子出差留下兩個孩子讓丈夫照料,當爸的難免笨手笨腳,在給未滿周歲的幼子洗澡時,不小心孩子滑躺在澡盆中碰了頭,那父親象我的室友一樣立即送孩子去醫院,醫生與社工發現孩子頭上有烏青就懷疑被虐待,父親解釋只是因自己缺少育兒經驗一時疏忽所致,但這理由卻成為更嚴重的罪名,因為怎能把這麼小的孩子交給沒有育兒經驗的人帶呢?連那出差在外的母親都被牽連。社工們認為這對夫婦缺乏照料孩子的責任心和經驗,因此不光小兒子被留在醫院,連已五六歲的長子也被帶走,父母們必須經法院判決仍有資格當家長,才能領回孩子。可想而知那母親回來見不到孩子多麼悲傷,只好請中文媒體呼籲華人們幫忙。然而美國的法規鐵面無私,也絲毫不考慮不同文化風俗習慣的差異,中國家長如不瞭解美國規則的話,往往會惹上麻煩,例如我們曾留生病的五歲女兒一人在家,若被員警或社工發現,也得吃不了兜著走!
 
 但別誤會社工們都象兇神惡煞,其實他們的職業是以助人為主。例如我那室友的案件終於搞清,社工還很同情她和孩子,指點她為出生在美國的孩子申請到每月生活與食品補助以及長期的免費醫療卡,她慶興因禍得福了。在美國這個移民國家中,社工們對新移民的幫助尤其多,因此社會工作者和醫務人員一樣,是一類非常受尊重的職業。
 
 中美醫院多有不同
 
 在美國上醫院看病,感到與在國內最不同的,是醫院除了環境優雅,病人也很少,所以是真正清靜的去處。不象中國許多醫院的門診部簡直如廟會般人來人往、空氣污濁、掛號看病取藥都得排隊,沒病都煩出病來,有病更承受不起。
 
 去美國醫院看病除了急診外都需事先預約,通常約定日期快則幾天慢則數月。因此在約定時間內去醫院看病不會讓你等待,也減少了擁擠。由於病人少而有秩序,往往是一群醫護人員圍著一個病人轉,服務周道也是必然的。在美國幾年間,我們家大人孩子都去過醫院,發現病人最多的還是女兒曾去的兒童醫院小兒牙科,其次是內科,而眼科等部門的醫生護士簡直是閑得沒事幹。另外美國醫院一般都為病人固定醫生,因此女兒去內科綜合檢查或到牙科治療總是看同一位醫生,這樣醫生比較瞭解病人情況。也有些美國人愛找私人醫生,而私人醫生醫術可能不錯,小診所的設備卻沒大醫院好,因而需作全面檢查時還得推薦到大醫院。
 
 另外一點與中國醫院不同的是,在美國醫院看門診只看病不給藥或開藥量有限,而且醫療保險也不完全包括藥費。例如女兒在兒童醫院看病時,雖然享受到全部免費的待遇,甚至住院費都可全免,但門診醫生開了藥方卻得自己花錢到藥店去買,有一次我為女兒配了一小管眼藥膏就花了近十美元。也有些醫院或閘診所自己有藥房,如果有某種醫療保險的話,每次取藥不管實際藥價多少都交一定金額,如五或十美元,這已算很優惠了。而且美國醫院藥品管理制度很嚴,醫生決不多開藥,每次藥量也就能用兩三天剛夠治好小病的,若病還沒好就得再去醫院。這一是避免浪費資金和藥品,再者也怕吃不了的藥留在病人手中引出麻煩,如讓小孩誤食就很危險。像抗菌素之類的藥品,在藥店裏也是不允許開架出售的,必須憑醫生處方到櫃檯請藥劑師專配。
 
 要論美國醫生的醫術,倒也不見得有多高明,他們不象中國醫生靠的是診治病人積累的豐富臨床經驗,而是靠用各種先進設備全面檢查和認真負責的服務態度。當年給我女兒治牙的是個年輕的美國女牙醫,中國人都認“薑是老的辣”,尤其對醫療這種需要充分經驗的行業,誰都願找位資深老醫生。因此我挺懷疑那位似乎大學剛畢業的年輕醫生的本事,但她很會與孩子交流,我女兒很喜歡她,因而也樂於去經受那痛苦的治療,有幾次女兒還畫了畫送給她的牙醫。這位醫生治牙倒很認真,為女兒補了許多顆牙,有的牙拔掉了還鑲了鐵絲圈來保持位置以便讓新牙有空間長出。然而她對女兒門牙的處理卻令我們很不滿。五歲女兒的上門牙確實已經蛀壞也較難補,醫生沒與我們商量就把它們拔掉了,當時新牙尚不見影,有快兩年女兒嘴裏沒把門的。而女兒的下門牙尚好,自己活動了卻不掉,新牙又冒了頭,牙醫說讓我們自己幫女兒把乳牙揪下來,誰都想像得出揪牙時孩子會殺豬般地叫喚,當家長的當然於心不忍,拖了兩個月女兒長著雙層下門牙,牙醫還怪我們為何還沒把舊牙弄掉,說這樣會妨礙新牙生長。拔牙本是牙醫的事,怎麼能推給家長呢?該拔的不拔,不該拔的又過早拔除,真讓人哭笑不得。後來有中國牙醫指出女兒的上門牙沒到新牙長出時應儘量保留,不該這麼早拔掉,因為過久用沒牙的牙床咀嚼會硬化牙齦,使新牙難以正常生長。果然女兒的上門牙長得很慢,而且兩個牙不是同時生長造成不整齊,害得我們日後又得花大錢為她矯正。
 
 充分利用醫療服務
 
 當我們家長有了正式職業和固定收入之後,不再符合低收入標準,女兒以往能享受的免費醫療、免費學校午餐等都不再有份。這時我通過工作單位購買全家醫療保險,費用相當貴,雖然單位可付一多半,但每年個人還得付兩千多美元,而且還不包牙科。美國有許多福利制其實很不合理,以一個低收入標準一刀切,對剛剛超過這個標準的許多工薪階層來說,一下失去了許多免費福利,還得多花許多額外費用並向政府多交許多收入稅,實際可花收入甚至有減無增。我們後來要為女兒矯正牙齒時就被告知,起碼要花三至五千美元,但為了孩子這錢又不能不花,所以很懷念當年享受免費醫療的時光。有些美國人甚至新移民還真因為佔便宜沒夠,寧可保持低收入以享用社會福利,有工也不去做,能多掙錢也不掙。所以美國的福利制真有點養懶人,許多人呼籲要進行改革也不足為怪,尤其是非美國公民的新移民,來美國後總享受人家的社會福利也是不太像話,難免引起美國人的反移民情緒。
 
 而我們作為受過教育的專業人士,更是不甘心在美國當社會渣子,人總要往高處走,靠自己的能力去換取更好的生活條件才是正路。來到美國的中國人,應該以自己的行動為新移民爭氣,別為中華民族臉上抹黑,身為家長的也是為我們的下一代做出榜樣。
 
 當然在美國有些該占的便宜也不能放過,例如既然有了醫療保險,即使沒病每年也應去做一次全面體檢,別象我們夫婦當年那樣白交幾年保險費沒去過醫院。而且年度體檢也是必要的,人到中年工作緊張的家長們應該注意身體,成長發育中的孩子更該及時得到專家監測。美國人提倡預防為主,自以為沒病的人體檢時也可能發現隱患,因此年度體檢並不是佔便宜,而是國家醫療水準達到一定程度時的常規制度,只不過許多來美不久的老中沒摸准行情,不容易占的便宜想去占,該充分利用的福利與服務又沒享受。現在我們全家每年都按時預約體檢,尤其是孩子,即便家長不安排,學校的護士到時也會來催要當年體檢單,如果想參加暑假夏令營等活動,沒有當年體檢合格書都不得加入。
 
 先進國家的落後病
 
 美國的衛生條件和環境比較好,因此許多在中國常見的傳染病在這裏很少發生。例如肝炎幾乎成了亞裔的專利,往往是從亞洲國家來美不久的已感染的人才發病;氣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也較少,可能是因美國人注意環保,空氣較清新的緣故,有的老年人從中國來美探親,在國內咳嗽不止的在美國卻從未犯過。當然流感等傳染病有時也會肆虐,中國習以為常將其當小毛病,美國人卻如臨大敵。美國的多發病則是些所謂的“富貴病”,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中風、癌症等,通常人們認為這些病是因飲食中含脂肪膽固醇等太多,或暴飲暴食煙酒過度所致。然而目前得這些病較多的反而是美國的貧困階級,因為受過教育和生活條件較好的人,都已開始注意健康飲食和鍛煉身體,家長們從小引導孩子不要中“垃圾食品”之毒太深。家有幼兒的中國家長也得格外注意這點,以免孩子養成不良飲食習慣後難以糾正。我的女兒雖然也喜歡美式速食,但她食量有限而且愛吃蔬菜水果,所以生長挺正常,也使我們省卻許多為她健康擔憂的麻煩。
 
 女兒在學校很少因病請過假,但有一次幾天病假沒上學卻是因為很奇特的毛病。一天女兒去上課不久,學校的護士就打來電話讓接她回家,我還以為她病了,護士說孩子並沒有病,而是因為在她頭髮中發現頭蝨,需與其他學生隔離以免擴散。我到學校時女兒已坐在醫務室,其他學生都象耗子見了貓般地躲著她走。女兒的頭髮間果然見若干虱蟲出沒,還有不少微小的白粒--虱卵(蟣子),我看了渾身都發癢。
 
 回想當年在中國時戲稱蝨子為“革命蟲”,長征先輩、貧下中農等光榮階層有此標誌還值得驕傲,我們當年下鄉插隊時見過此物,而在現代城市中已幾乎滅絕。沒想到在號稱文明先進衛生的美國,在文化之都的大城市中,竟然發現這種東西,我們早已領教了美國的蟑螂老鼠橫行,卻不知還有人身上長的蝨子。
 
 因為這事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起先我很不好意思,怕別人以為我們中國人不講衛生,見到女兒被其他學生疏遠也覺得很難過。然而護士給了本介紹如何消滅頭蝨的印刷精緻的宣傳小冊子,並耐心解釋原因與解決方法,希望女兒在家呆幾天等頭蝨滅淨了再來上學。 原來頭蝨是美國很常見的問題,尤其易於在小孩子中傳播,因此所有學校都有宣傳防治手冊供師生家長閱讀。我原來懷疑是否因我家養了貓,由寵物傳染給女兒這種玩意,聽了護士解釋和讀了材料,才知人與動物身上的蝨子有別,人身上的體虱頭蝨只可能是由人傳染。此時我才想起前不久女兒去一個華人小朋友家睡過夜,第二天那孩子的母親打電話來說發現她女兒頭髮中有頭蝨,因為幾周前有個美國孩子來她家住過,據說這個剛減掉滿頭長髮的女孩就是因為生了頭蝨,或許蝨子或卵並未根除,便殃及其餘。那位華人家長讓我也為女兒檢查一下,我當時查了女兒的腦袋並沒發現什麼,也就沒太在意。讀了有關材料才知,染上肉眼難辨的少數虱卵將有兩三星期孵化期,果然數周後這些革命蟲才在女兒頭上滋生出來。
 
 護士和老師說,長頭蝨在學校的孩子中並不少見,這東西傳播很快有時會染及全校,因而不得不讓我女兒在家隔離幾天。至於滅虱則要用專門的洗髮精,不然即便天天洗頭洗澡也根除不了。凡是賣洗滌品的店裏都有這類專用滅虱洗頭液,可見美國頭蝨之流行程度。我買回來為女兒大洗特洗,並清洗了家中所有的枕套被單,房裏噴了滅虱藥。
 
 兩天后女兒頭上見不到活蝨子了就讓她回校上課,誰知一會護士又來電話說,女兒頭上還有虱卵沒清乾淨,仍需繼續隔離。我只好又接孩子回家。而頭髮中的活虱好除,粘在發絲上的蟣子確實很難肅清,我幾乎是用手指一顆顆揪下來,卻仍難免有漏網之蟣。我再次買了種更貴的洗頭液,據說此類不光殺活虱,還能減弱虱卵在發絲上的粘接力以便易於清除。我每天數次為女兒洗頭篦蟣,這時格外懷念中國老太太用的竹木篦子,可惜美國買不到。幾天後再送女兒上學,總算通過了護士的嚴格檢查,不過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清白,護士還是揪出幾顆漏網虱卵,但高抬貴手批准女兒複學了,因為不願讓孩子落課太多。說實在的,漏網之卵使女兒頭上的滅虱戰仍有反復,而我堅持每隔兩天就用除虱洗髮精為她洗頭,堅持了一個多月才算消停。
 
 這是女兒來美國上學後休的最長一次病假,足足一周。我們當家長的,也為孩子在這個所謂先進國家中竟染上這種落後環境中才有的毛病,而感到很窩囊,如果孩子在中國恐怕還不會沾染這玩意。不過吃一塹長一智,女兒的經歷也使我們多了次見識,體會到任何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都不是十全十美。有些人只看到美國先進、輝煌、清潔的外表,卻沒體會到她還有落後、陰暗、骯髒的一面,在我們普通人的生活中,也常會遇到許多不愉快的事。女兒染虱的經歷雖然算不上什麼大事,但她為此被隔離和同學們不敢接近她的印象,是否會使她幼小的心靈遭受刺激呢?我們做家長的可以幫孩子解決具體事件,但卻不一定能預防長遠的創傷或負面影響。
 
 心理醫療不可忽視
 
 無論在哪個國家生活,無病無災總是好事,家長們更盼望孩子能健康成長,而這健康包括生理與心理兩個方面。遠離祖國到一個陌生國家的成年人,都會因文化環境的巨大改變而形成心理變態,何況思想不成熟的少年兒童呢!
 
 有些來美已二三十年的華人說,他們的子女即便出生在美國,一直接受美式教育自以為是美國人,可又難避免家庭中式文化的影響,待到長大之後走上社會,在找工作交朋友時,仍因自己的黃皮膚和一些中國式的觀念而遭歧視,多年信念被轟毀,自然與中美兩種文化人群都難完全相融,成為一族可憐的“邊緣人”,因此引起精神疾病或個性怪異的並不少見,甚至有自殺等極端行為發生。
 
 從小對孩子的物質需求與生理健康照料周道的家長們,也得注意孩子的心理醫療。 在生活工作節奏緊張的美國,我們家長常忙得顧不上與孩子多交談,這會讓孩子有被遺忘的感覺。有朋友告誡我們,一定要每天抽空與女兒交流,以免造成親子隔閡,這十分有道理。我已經覺得女兒雖然才十一歲,但有時相當獨立,不太與我們商量就做決定,在美國長大的孩子獨立性強有好的一面,但是否也因為她感到我們對她關心幫助不夠而不得不自做主張呢?我們家長並非心理醫生,但也得學點心理教學法才能引導好孩子。
 
 美國有很好的心理醫療體系,男女老少都可找心理醫生問診。與中國人認為只有神經病患者才看心理醫生觀念不同的是,美國人只要有心裏想不開的事就去找心理醫生聊天,這也是由於美國社會生活工作緊張高壓,如果人們不及時排憂解煩,恐怕精神病真會更多。不過許多醫療保險並不包括心理治療,然而一般的大中小學以至托兒所,都有心理輔導員或特殊教育老師,專門負責教導有心理障礙或身心殘疾造成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服務當然是免費的。少數族裔學生較多的學校,還配有瞭解該族裔文化語言的雙語輔導教師。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異常行為或思想,應該主動與學校聯繫,要求得到專職老師的特殊輔導和心理諮詢,而不要為了面子而幫孩子違疾忌醫,這反而耽誤了孩子。
 
 一九九五年五月底,在著名的美國哈佛大學學生宿舍發生了一起慘案,一名十九歲的越南裔女大學生被她的埃賽俄比亞裔室友刺殺數十刀而身亡,殺人兇手也懸樑自盡。
 
 據說這名非洲女生性格怪異難以相處,因此別人都不願與她同住一屋,而具有亞洲人溫良性格的越裔女孩何芳莊便成了她的室友,但何也終於忍受不了想換房間,就在何搬家之前發生了這起兇殺悲劇。作為外國學生和少數族裔的那名非洲女生,肯定是受不了被歧視的境地而產生變態,美國人的白眼還能忍,但卻不能容忍同為少數族裔的何芳莊冷落她的行為。其實何並無輕視室友的意思,只不過性格合不來住在一起覺得彆扭。在一個號稱民主自由尊重人權的國家裏,天真的女孩子哪能想到,自己竟連調換宿舍的自由與權力都沒有呢?
 
 事件發生後成了轟動一時的新聞,許多美國法律教育界人士在分析原因時,認為是名牌大學的學習壓力造成學生的心理負擔過重。然而一些從外國來美國的移民專業人士則一針見血地指出:一些有許多國際學生就讀的美國大學,只重視學生的學業,忽視他們的心理教育,尤其對遠離祖國的外國學生和在不同文化環境中生長的移民學生來說,學業競爭的起點本來就不公平,心中的鬱悶無處排解,學校對他們文化背景的差異也瞭解甚少,為悲劇埋下導火索。
 
 無辜被害的何芳莊幼年隨家人作為難民從越南來到美國,她的父母把女兒養大成人並進入世界最著名的大學是多麼不易,一個孝敬父母品學兼優的年輕姑娘就這樣喪失了生命!當年帶著兒女逃脫戰火投奔自由富裕之邦的何氏家長,恐怕作夢也不會想到會有如此結果。
 
 嚮往美國並想在這裏為後代創建夢想樂園的家長們,首先得先權衡一下自己的神經是否強健以承受環境轉變的巨大衝擊,再考慮有否能力為孩子創造身心健康成長的條件,最後才能規劃子女的前程。
 
 資料來源:http://www.cdhuaying.com/study/nations/us/life/2007-6/15/07615152945A3G57.asp

摘自:資料來源:http://www.cdhuaying.com/study/nations/us/lif

點擊排行
關閉 在線客服 USLawChina微信
掃一掃 諮詢更便利
跨國 搬家 遷廠 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