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美資訊
律師介紹
attorney join in
旅美資訊

美國出現“婚姻鴻溝”
流覽次數:2595     添加時間:2011/5/30


       與上世紀70年代相比,美國社會不同階層的婚姻差異正在加深:一方面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群體”離婚率下降,另一方面是受教育程度較低的群體離婚率大幅上升。

  鑒於婚姻會影響孩子成長和家庭經濟狀況,一些專家指出,“婚姻鴻溝”加深會致使社會貧富差距擴大,繼而形成惡性循環。

  美國政府似乎已經意識到這一前景,正推動建立和保持健康的婚姻關係。

  “鴻溝”在加深

  顯而易見,在美國西佛吉尼亞大學,學生們不希望給外人留下生活刻板的印象。這所學校以學生熱衷聚會和飲酒聞名。在《普林斯頓評論》的年度大學評比中,它在全美“聚會學校”榜上排名第三,在“縱酒狂歡”榜上排名第五。

  儘管學生們喜歡玩樂,觀念開放,但在人生重大問題上並不隨便。譬如,對婚前性行為,他們並不堅決反對。現年18歲的犯罪學專業學生阿什莉就說,“我不認為這是一件壞事。”然而,對懷孕,阿什莉態度謹慎,認為“會是一場大災難”。阿什莉對人生有自己的規劃。她希望獲得學位後到弗吉尼亞州的聯邦調查局(FBI)研究機構工作。她準備24歲時結婚,26歲時生子。在阿什莉看來,未婚生子沒有錯,卻不明智。

  同樣18歲,蘿拉與阿什莉形成鮮明對比。在離西佛吉尼亞大學不遠的一個教堂食物救濟發放點,蘿拉逗弄著膝上的兒子。與阿什莉相比,蘿拉對是否做母親、何時做母親沒什麼規劃。於是,“事情就這麼發生了,”蘿拉略帶茫然。孩子的父親與她“從來沒有真正在一起過……只是互相利用的朋友”。如今,他鴻飛杳杳。蘿拉解釋道:“我不想再忍受他。他吸毒。”

  英國《經濟學家》雜誌在一篇報導中認為,在美國,受過高等教育和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兩個群體之間,“婚姻鴻溝”正在加深。

  所謂“精英群體”,不包括娛樂界人士。這一群體中,由父母和孩子組成家庭的觀念相當流行。受過大學教育的女性中,孩子只有4%是非婚生子女。而且,資料顯示,受過大學教育的女性離婚率正大幅下降。在1975年至1979年間初次結婚的女性中,婚後最初10年內離婚率為29%;而在1990年至1994年間初次結婚的女性中,這一數字降為16.5%。

  在受教育程度較低的群體中,卻是另一種情形。在高中輟學的女性中,1975年至1979年間初次結婚者的離婚率為38%,1990年至1994年間初次結婚者的離婚率上升為46%。在持有高中文憑而沒有受過大學教育的女性中,這兩個時間段內,離婚率從35%上升至38%。實際上,這些數字還無法概括全貌。不少孩子的母親沒有結婚,離婚也就無從談起。在高中輟學的女性中,未婚生子率為15%。在非洲裔美國人中間,這一數字達到67%。

  滋生不平等

  那麼,婚姻差異的鴻溝有什麼影響?

  保守主義智庫“曼哈頓研究所”的凱•希莫威茨對這種現象不樂觀。她在《美國婚姻與社會階級》一書中認定,“婚姻鴻溝”是造成社會不平等現象日益嚴重的主要原因。

  希莫威茨說,中產階級的孩子生活在有父母的家庭裏,從而更容易“適應社會,取得成功”。孩子們在學校表現較好,找到較好的工作,然後建立穩定的家庭。相對而言,單親家庭或離異家庭的孩子在學校表現不佳,找到較差的工作,生育的下一代可能同樣缺少完整的家庭環境。這樣,每個階層基本上保持原先的處境,底層的孩子長大後依然徘徊於底層。

  希莫威茨說,美國正在成為一個“由分離、不平等家庭組成的國度”。

  此外,婚姻和經濟狀況也有密切聯繫。相關資料顯示,年收入超過7.5萬美元的家庭中,92%的孩子與雙親生活在一起。而在年收入低於1.5萬美元的家庭中,這一數字只有20%。對於這一現象的一種解釋是,差異的形成原因是夫婦兩人比單親一人賺得多。在美國,全職、全年工作的夫婦年收入不可能低於1.5萬美元,除非他們的收入低於法律規定的最低工資水準。

  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美國新澤西州拉特格斯大學婚姻研究專案的負責人芭芭拉•達福•懷特黑德和大衛•波普諾認為,婚姻本身是“一個生產財富的制度”。那些“至死不分離”的夫婦與那些從不結婚的人相比,前者的平均財富是後者的4倍。一部分原因是婚姻有“規模效益”,即兩個人過日子比一個人節省費用。另一部分原因是婚姻有“經濟效益”,結婚並保持婚姻狀態者更可能工作努力、對未來有規劃、且掌握維持良好人際關係的技巧。

  還有一個原因是婚姻會影響個人的行為方式。研究人員發現,美國男性結婚後更重視責任,工作更努力。婚姻同時還促使夫婦為日後改善生活而儲蓄和投資。此外,婚姻還鼓勵分工。譬如,妻子處理稅收和還款事宜,丈夫接手私家車維護和保養。根據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的理論,分工提高了專業化程度,從而增加產出。

  孩子也差異

  不同群體的婚姻差異造成孩子的成長差異。

  隨著時代發展,美國社會在婚姻觀念上發生了相當大變化。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女性的事業天地不斷開闊,從而有理由推遲生育,而可靠、簡便的避孕方法則提供了這種可能性。經濟上的獨立使女性發覺,結束一段暴力或不開心的婚姻關係並不難。與之相應,“小家庭”是撫養孩子唯一環境的觀念逐漸解體,社會對於單身母親的歧視也在變少,儘管每個階層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有一些差別。

  受過大學教育的女性一般把單身母親作為婚姻以外的第二最佳選擇。如果她們未婚生子,通常是因為她們還沒有與同居的男伴結婚;或是因為她們發現自己接近40歲卻依然單身,於是決定求助於精子庫誕育自己的孩子。

  與此相對的是,不少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女性未婚生子時,她們的年齡通常低於未婚生子的中產階級女性,而且與男伴的關係也相對不穩定。對於即將面臨的生活,她們比較茫然,沒有更多計劃性。

  華盛頓智庫“法律和社會政策中心”的馬裏•派克說,多數單親家庭的孩子長大後不會有“嚴重問題”,即便如此,他們與雙親家庭的孩子相比,貧窮的可能性是後者的5倍多(26%對5%)。沒有與親生父母生活的孩子高中輟學以及出現心理或行為問題的可能性高1倍。

  研究還發現,不同群體的婚姻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各不相同。有經驗的父母會讓孩子參加棒球隊等其他課外活動,監督孩子做家庭作業並與他們交談。一項研究發現,大學教授的孩子出生後最初幾年內平均每小時聽到2150個單詞,工薪階層家庭的孩子聽到1250個,領取福利救濟家庭的孩子則聽到620個。

  政府的角色

  在如何看待婚姻上,美國公眾的觀點不一致。但不少人感歎家庭的脆弱性,希望政府能採取措施推動建立或保持婚姻關係。某些政界人物也持這一觀點,包括總統喬治•W•布希。

  從2006年開始,布希政府撥款資助推動健康婚姻關係的專案。出乎許多人的意料,這一專案對婚姻問題持“變通”態度。專案負責官員西多妮•斯奎亞不認為離婚是一件壞事,理由是:“如果你受到虐待,你應該擺脫它。”

  而且,斯奎亞認為,政府不應該對人們是否應有婚前性行為制訂規範。

  這一專案的預算為每年1億美元。其中一部分資助婚姻問題研究,大部分則用於支持那些幫助人們解決婚姻問題的機構。第一筆資助2006年9月發放,因此現在評估它的效果還為時過早。不過,某些做法已經呈現令人樂觀的前景,其中之一是“婚姻教育”,即並不等婚姻出現問題後再由專家幫助夫婦雙方走出困境,而是由相關機構為民眾提供婚姻關係建議。

  美國軍隊已經開始實行這一做法。按計劃,大約3.5萬名美軍官兵2007年將接受12小時課程培訓,內容是如何與伴侶更好地溝通,所需費用為每個家庭大約300美元。主管這一計畫的彼得•弗雷德裏克說,由於徵募和訓練一名普通陸軍士兵的花費是5萬美元,而婚姻問題是士兵離開軍隊的主要原因,因此,這一項目具有相當高的“成本效率”。

  一些研究表明,這一類課程確實能夠幫助夫婦更好地溝通,減少爭吵。但至少兩名研究人員認為,“婚姻教育”對於防止離婚作用不大。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正就此開展一項為期5年的研究,研究物件是美軍士兵。

推動健康婚姻關係專案的負責官員斯奎亞說,政府在婚姻文化方面能夠發揮的影響其實不大。相對而言,電影傳達的資訊、同齡人和父母的影響更大一些。但政府在這一問題上的做法還是有改進餘地。譬如,對未婚生子的父親,政府只要求他們支付撫養費,卻沒有要求他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揮其他影響。

文章來源:http://news.qq.com/a/20070609/000788.htm
 

點擊排行
關閉 在線客服 USLawChina微信
掃一掃 諮詢更便利
跨國 搬家 遷廠 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