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美資訊
律師介紹
attorney join in
旅美資訊

近觀美國人的衣和食
流覽次數:2359     添加時間:2012/8/10

一、美國人的穿戴
早就聽說美國人穿衣隨便,並不講究。到了美國一看,確實如此。我在美國經歷了春夏兩個季節,發現美國人著裝簡樸,寬鬆舒適,給人返璞歸真的感覺,最常見的著裝是T恤衫、大褲衩、牛仔褲、鴨舌帽、運動鞋、皮便鞋和拖鞋。兒子在美國呆了好幾年,早已學會入鄉隨俗,買了數不清的純棉T恤衫和大褲衩。他送給我好幾件,天熱時我穿著到附近遛彎、買菜,感覺既舒適又涼快。美國人穿牛仔褲很普遍,沒有性別、年齡和季節的限制;平時穿西裝不打領帶,在一般場合很少見到美國人衣冠楚楚,正襟危坐。姑娘們愛穿各色花裙,一般場合不穿高跟鞋,常常趿拉著拖鞋出現在大庭廣眾之中,當然也不穿襪子,不知這是生活習慣,還是為圖穿脫方便。雖說美國人穿衣無拘無束,但也有自己的習慣性禮俗,比如不穿背心出門,除非是進行體育鍛煉,也不穿睡衣到戶外活動,否則被看作是不文明的表現。


開放的美國年輕女性在著裝上也有自己的特點。不少姑娘夏天身穿低胸開領上衣,有的還將整個後背袒露在外;牛仔褲將臀部和雙腿裹得緊繃蹦,而且褲腰低得不能再低,好像在有意向人們展示自己的腹臍之美;夏季休閒時,女士們抵禦炎熱的常見辦法是“輕裝上陣”:上身只戴胸罩,下身穿條短褲。美國女性也重視化妝、美容,但極少濃妝豔抹。美國人有一種天然的陽光情結,節假日穿著休閒服躺臥在草坪上,悠然自得地曬太陽;在遊泳池旁,男人穿著泳衣,女人穿著三點式,平躺在固定的鐵床上享受陽光浴,當然還要戴上太陽鏡。

美國人穿戴隨意,愛怎麼打扮就怎麼打扮,不會有人說三道四,因為這是個人自由,別人不予幹涉。年輕人穿戴喜歡標新立異,顯示自己與眾不同,例如,在好好的牛仔褲上偏要人為地磨一個洞。有朋友介紹說,在美國,不能以衣帽取人,否則就可能犯判斷上的錯誤。穿得有“品位”的不一定有錢,有錢的不一定穿得有檔次,即使腰纏萬貫也不刻意追求名牌,故意炫耀自己。中國人很注重名牌,總把穿戴的品牌檔次和一個人的地位和價值聯繫起來,純粹是虛榮心在作怪,美國人肯定不理解。


但在公司辦公室,美國白領階層的著裝打扮一點也馬虎不得。男士多著西裝革履,女士則穿套裝套裙,而且男士的領帶和女士的服裝要經常更換,以便保持整潔。公司老闆為了展示公司形象,對員工和推銷員的穿戴和精神風貌都有較為嚴格的要求,苛刻一點的老闆甚至要求男員工天天換襯衣和領帶。然而,近年來上班族的穿戴出現了一種休閒趨勢,也有“白領麗人”大搖大擺地穿著有幫沒後跟的拖鞋來上班。至於宴會、舞會、婚禮等正式社交場合,美國人的穿戴就更加莊重和講究了。去教堂也必須穿戴整齊,因為在美國人看來那是再神聖不過的地方。

美國人的另一愛好是紋身和穿孔。我兒子家附近有一對美國年輕夫婦,胳膊、後背和腰部全都刻著花紋,黑糊糊一片,令人“目不忍睹”。美國研究機構對近2萬名中青年人進行的社會調查顯示,大約有1/4的人有紋身,男女各占一半,在年輕人中尤其盛行。24%的人有一處以上的紋身,有些人的紋身多達60處;大約有14%的人曾在耳垂以外的身體部位穿孔,其中3/4是女性。年輕姑娘在肚臍眼上戴環的現象越來越普遍,據說還有人在鼻子、舌頭、嘴唇等部位紮眼,戴上裝飾品。美國有醫學專家警告說,女性在身體上穿孔打眼容易引起感染,有損身體健康。據介紹,二戰前,紋身者主要是軍人,紋身內容主要是愛國和心形圖案以及戀人的名字;二戰後,紋身成了遊藝團人員、飛車黨等群體的標記,並逐漸向全社會普及。穿孔也從耳垂擴展到身體其他部位。

我注意到,遇到豔陽高照的天氣,很多美國人喜歡戴太陽鏡,說明他們對眼睛有很強的保護意識。太陽鏡幾乎成了每個美國人的必備之物,所以大小商店差不多都出售太陽鏡,而且價格便宜,臺灣產的售價9·9美元,折合不到80元人民幣。兒子為4歲的女兒買了一副帶彩色鏡框的兒童茶色太陽鏡,外出光照強烈時,她就自己戴上;不戴時,就模仿大人,把太陽鏡掛胸前上衣的領口上。還有,美國兒童喜歡在沒有汽車的地方騎自行車和滑板車,但一般都戴盔式安全帽,防止萬一跌倒或發生碰撞時傷及頭部,因為在美國人看來,保護兒童生命安全比什麼都重要。相比之下,中國人對兒童的保護意識就比較淡薄。學齡前兒童經常在社區騎著自行車和滑板車狂奔亂跑,相互追逐,卻很少有人戴安全帽。

二、美國人的食飲
我發現,美國人的食飲有幾個鮮明特點:一是生。比如,吃牛排帶血絲,天天吃沙拉(涼拌菜),光沙拉調味品就有好多種;二是冷。美國人喝飲料喜歡往裏面加冰塊,喝進肚裏透心涼,感覺爽快無比,即使冬天也是如此,對中國人喝熱水的習慣不大理解。因為鍾愛冷食品,美國人常常大口大口地吃冰激淩,各種味道的冰激淩一桶一桶地往家買;口渴了擰開水龍頭,咕嘟咕嘟喝幾口過濾的生冷自來水;三是甜。糕點是甜的,飲料是甜的,許多食品都帶甜味。

美國人的早餐通常是兩片烤麵包,抹點黃油或果醬、一杯牛奶或咖啡,最多再往牛奶裏加點麥片,吃完早點匆匆忙忙去上班,有的還要送孩子上學或上幼稚園。我來美國後才嘗到了吃烤麵包的甜頭,知道了麵包烤與不烤,味道和口感大不一樣,把麵包片放在烤麵包機的豎槽裏,啟動電源開關,兩三分鐘後,烤好的麵包片自動彈上來,吃在嘴裏,香脆可口。因此,美國家家有烤麵包機。

美國人的午餐也不複雜。上班族的中午休息和午餐時間總共不到一小時,所以人們吃午飯力求速戰速決,很多人去樓內或附近的麥當勞餐館買一份三明治或漢堡包或義大利餡餅,外加一杯飲料。美國人上班大多離家較遠,所以很少有人回家吃午飯。聽說有的女士為了減肥,中午吃點香蕉、蘋果就算一頓飯。不少人還有自帶午飯的習慣。早晨上班時間,我在住宅社區經常看到有人背著裝飯盒的方形小包,走向停車場,其中有白人,但更多的是中國等亞裔上班族。這些人中午帶飯不光是為了省錢省時間,還因為西餐吃不慣。吃速食也是高速公路上大部分開車司機的首選。經常看到有人邊開車邊吃漢堡包,有的則以餅乾和薯條充饑。在小學和幼稚園,通常也讓孩子們吃統一訂購的營養速食,每份3美元。美國人的晚餐才算正餐,因此比較豐盛,全家共席,其樂融融。

美國人在自己家裏愛做的食物是涼拌沙拉和通心粉之類的東西,還有烤雞、烤肉和焙魚等。美國人吃肉不清燉不爆炒,也很少紅燒和油炸,而是多用烘烤,因此吃烤肉成了美國人的最愛,烤箱的使用率自然很高。因為美國人做飯一般不會煙薰火燎,所以廚房油煙機經常派不上用場。由於油煙少,爐具、灶台也就用不著三天兩頭擦拭了。戶外烤肉是美國人常見的烹飪方式。無論是全家外出郊遊,還是舉辦喜慶活動,總要美餐一頓烤肉。在休閒營地、旅遊景點、公園和遊泳池旁,一般都設有固定的鐵制烤爐和餐桌。許多人驅車出遊時,不忘帶上肉、木炭和燃油。住別墅的人家,後院裏放有一個長方形烤爐,以備隨時使用。我們所在的公寓住宅區的遊泳池旁和休閒水池旁都有共用烤爐。烤肉時,把一根根細鐵棍插進切好的肉塊裏,在點燃的木炭火上燒烤,邊燒烤邊翻滾,有點像中國的烤羊肉串。但廚師在餐廳裏烤肉,就複雜多了,可惜本人沒有見過,可每次吃美國自助餐,我都要吃兩快烤肉,味道香醇,油而不膩,若不是怕長脂肪,真想多吃幾快。

我們在美國去過幾家餐館,有美國風味的,也有墨西哥風味的,但去得最多的還是中餐館。不管哪家餐館,晚餐時間都坐得滿滿的。我發現,美國的中餐館遍地開花,而且特受歡迎。不少美國人不願做飯,動不動就下館子,全家人在週末和節假日外出用餐更為普遍。但同事之間的多人聚餐並不多見,只有在耶誕節、公司的特定節日或迎送新老同事時,大家才有機會坐在一起吃頓豐盛的晚餐。如果是公司聚餐,常常是老闆慷慨解囊;如果是政府機關職員聚餐,就只能自己掏腰包了。

有報導說,美國人的宴會沒有奢華之風,即使總統設宴也是如此,從而節省了納稅人的錢。遺憾的是,我們中國的許多官員辦起宴會來卻大方得很,反正是公家的錢,不花白不花。

聽兒子介紹,美國人外出聚餐,通常實行AA制。美國人如果約你出去吃飯,可不要以為是他要請客,實際上是各買各的單,即使有女士參加也不例外。如果朋友、同事在家裏聚餐,也很少由一家全部承擔,通常是主人家做幾個菜,大家再各帶一兩個拿手菜。中國人的做法就不同了,如果有人提議大家一起出去吃飯,必定是提議者買單。不過,今天別人請你吃飯,日後你也得回請人家,你來我往,輪流做東,實際上和美國人各付各帳沒有實質性區別,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但這種形式上的不同反映了兩國文化傳統上的差異:美國人崇尚獨立意識和個體行為,中國人注重群體意識和集體行動。

都說在美國吃飯不貴,實踐幾次便有體會。一份麥當勞約4美元,簡單的自助餐5美元,全家點幾個菜,加上小費平均每人約15美元,在高檔次餐館吃一頓像樣的晚餐要30多美元。按照美國人的收入水準,這種價格已是相當便宜了。

我看到,美國人在餐館就餐,無論人多人少,沒人高談闊論和大聲喧嘩,始終保持餐廳肅靜,而且用飯時間不是很長,吃飯就是吃飯,有事情吃完飯再談。中國人則喜歡邊吃邊抽(煙)邊聊,山南海北,神吹胡侃,一坐就是兩三個鐘頭。我還注意到,美國人聚餐時不勸吃,不勸酒,任個人量力而行,這和中國人勸人多吃多喝甚至成心將人灌醉的習慣截然不同。

我剛到美國時,兒子告訴我,這裏的自來水可以喝。我開始不解其意,後來才知道,廚房的水龍頭上安有一個篩檢程式,把扳手向上一扳,過濾後的可飲用水就從水龍頭流出,往下一扳,流出的就是非飲用水。我發現,在當地商場、圖書館、學校、幼稚園等公共建築物裏,過道處都安有供飲水用的水龍頭,而且一高一低,分別供大人和孩子使用。你擰一下扳手,飲用水注便向上緩緩噴出,只需彎腰用嘴對準水注,飲用水便可進入口中。我們的小孫女每天傍晚從幼稚園回家前,自己總要擰開教室裏的水龍頭喝上幾口。我想,美國的自來水可以直接飲用,肯定是得益於美國擁有高品質的水資源和政府對水質的嚴格治理。不過有關專家指出,美國大多數供水管道已工作50到100年,管道生銹和斷裂對水質構成嚴重威脅,更換輸水管道已刻不容緩。

美國人的另一特點是大把大把地吃營養保健品。美國是維生素保健品生產和消費大國,目前有40%的美國人每天堅持服用。美國流行著這樣一句話:“每天一粒維生素,沒有保險不發愁。”意思是說,每天只要吃一粒維生素製品,不買醫療保險也沒關係。像深海魚油、卵磷脂這樣的第二代營養品,全美至少有數千萬人服用過。美國共有3億人口,一年的保健品銷售額折合3萬億人民幣,中國人在這方面的消費不及美國的1/9。但天天應服用保健品的說法並未得到科學家們的普遍認可。有營養學家認為,是否需要補充維生素要因人而定。對於那些經常不能正常進食水果、蔬菜、乳製品、雞、魚和肉類的人來說,維生素保健品無疑是很好的營養補充,但如果人們在日常飲食中攝取了較豐富的維生素,就沒有必要再去額外補充了。

三、吃出肥胖癥
美國人吃飯講究熱量和營養,但也許是熱量和營養太多了,很多人體態臃腫,體重超標,甚至患了肥胖癥。大家都知道,俄羅斯以肥胖人多而聞名,不少婦女進入中年後變得又粗又圓。我想,人們將俄羅斯人稱作“北極熊”,不僅因為俄羅斯地處北半球寒冷帶,還因為一些俄羅斯人的體態像熊一樣肥大。然而來到美國後,才知道美國人的肥胖毫不遜色,而且男性胖子隨處可見。俄羅斯人胖子多,據說是和他們吃土豆多有關;美國人胖子多,一個重要原因是過量食用高熱量食品。

不論在聖何塞,還是我去過的美國其他地方,不經意間就會碰到大腹便便、行動吃力的大胖子。2006年8月,我們去賭城拉斯維加斯遊玩,在體育比賽賭館門前看見一名中年員警,身寬體肥,肚子碩大無比,站在那裏,活像一堵牆。真難想像,這種身板,連走路都費勁,怎能執行任務、捉拿罪犯?

據權威機構統計,美國肥胖人口占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是發達國家中肥胖人口最多的國家。有關專家指出,肥胖人多已成為美國社會的一大難題,過度肥胖容易引起糖尿病、心臟病、高血脂、高血壓、哮喘病等多種疾病。據2006年6月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估計,美國將近三分之二的成年人體重超標;有大約5%的人屬於“病態肥胖”,這部分人的體重比其標準體重多出約45公斤。該中心的研究結果顯示,1990年,約56%的美國成年人的身體超重或是肥胖,現在這一比例上升到65%以上。2004年,美國有40萬人死於肥胖癥,占全世界因肥胖而死亡人口的1/6。美國一家健康雜誌調查發現,芝加哥市民的身材之肥大,居全美之首,平均每10個人中就有6人的體重超標。賭城拉斯維加斯也曾被評為全美“最肥胖”城市。美國醫學專家抱怨說,肥胖的身軀使許多人無法擠進檢查儀器接受X光檢查,太厚的脂肪使X光或超聲波無法穿透他們的身體。

美國兒童和青少年的肥胖趨勢同樣令人擔憂。北美肥胖研究會的專家2006年8月指出,美國兒童的肚子越來越大,已有1250萬兒童和青少年的生活受到肥胖的影響,有30%左右的14歲以下兒童的身體超重,這些兒童的腹部脂肪比上世紀90年代增加了65%。

美國專家普遍認為,大量食用被稱作垃圾食品的速食、炸薯條等高熱量食品、含糖飲料和高脂肪食物是人們體重增加的罪魁禍首。缺乏體育鍛煉和長時間坐在電視機、電腦前,也是身體超重的重要原因。生活富足的美國人注重營養,可以理解,但專家同時指出,如果攝入的營養超過了正常需求,就會造成營養堆積和肥胖。看來,吃東西和做其他事情一樣,過了度就會走向反面。

肥胖的消極影響隨處可見。比如,肥胖人乘坐飛機肯定要比正常人消耗更多的燃料。據報導,2000年美國各航空公司不得不因乘客體重加大而多支付2.75億美元用來購買3.5億加侖燃料;汽車耗油量也因人的體重增加而不斷上升。

為了減輕肥胖帶來的痛苦,美國媒體成天大做減肥廣告。有一個電視頻道,晝夜不停地播放減肥俱樂部組織的減肥活動或是門診醫生對肥胖癥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奇效。廣告的設計者把患者在減肥前後的兩張照片並列在一起,並配以誘人的廣告詞:同一個人,減肥前身體臃腫肥大,高達多少多少公斤;減肥後身材適中,減掉了多少多少公斤。


 

文章來源:孫占林的新浪博客

點擊排行
關閉 在線客服 USLawChina微信
掃一掃 諮詢更便利
跨國 搬家 遷廠 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