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美資訊
律師介紹
attorney join in
旅美資訊

紐約市幾個綽號的出處:大蘋果、大洋蔥及其他
流覽次數:2434     添加時間:2013/2/17

紐約市有很多綽號,但是可能不少人只知道一個:大蘋果(The Big Apple)。我們就先從它的出處談起。在開始之前,還得給自己打個埋伏:綽號這東西,既然是跟語言文字有關,而文字的演化極其複雜多變,綽號又是語言裏面不那麼正規的成分,所以非常可能有多種源頭,就好像科學上的非唯一解問題。所以讀者如果從別處查到其他解釋,應該一點也不奇怪,並且請放在留言裏跟大家分享。


一般人都認為,紐約市的綽號“大蘋果”來源於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在那個時候,爵士樂風行美國,樂隊到處巡迴演出,發現在紐約的生意最好,所以都爭先恐後到紐約來發展。於是行內流傳“美國就像一棵蘋果樹,但是紐約是樹上那個最大的蘋果”,或者“紐約就像一個大蘋果,人人都想來咬一口”的說法。到了1930年代,一首流行歌曲“大蘋果”奠定了紐約這一綽號的基礎。


其實,在幾乎同時期,甚至還要早一些,紐約被稱為“大蘋果”是與賽馬有關。在1920年代早期,紐約興起賽馬熱,在紐約市及其周圍建起了很多賽馬場。當時紐約有一份報紙,叫做“紐約電訊晨報”(New York Morning Telegraph),它有一位記者名叫菲茨傑拉德(John Fitz Gerald)主要報導賽馬。1921年5月3日,他在一篇報導中提到,一個賽馬團隊在外地取得良好成績之後,次日將開始在“大蘋果”的比賽。


據有人考證,從那開始,菲茨傑拉德就常常使用大蘋果作為紐約的綽號,至少到1928年年底,還可以查到有關的文字證據。而且據說,菲茨傑拉德是從新奧爾良的馴馬師和騎師那裏聽到這種說法的。他們把到紐約去參加比賽,說成是到“大蘋果”去參賽,因為紐約給賽馬優勝者的獎金特別優厚,只要一提起去紐約比賽,就會興奮不已。看來,不管是爵士樂隊走穴也好,還是騎手們比賽也好,“大蘋果”代表財富和豐厚的回報是一樣的。


到了現代,這一綽號再次風行起來。那是因為1970年代紐約為了振興旅遊業,把“大蘋果”作為紐約的標誌。特別是後來,為了配合當時市政府設計的“我愛紐約”(I Love New York)宣傳口號,時代廣場的歲末亮燈活動設計了一個新的光球,一隻紅色的大蘋果,帶有綠色的葉柄,在12月31日新舊年交替的時刻,從一號樓樓頂的旗杆上緩緩落下,廣場上幾十萬狂歡的人群齊聲倒計時,迎接新的一年到來。從1981到1988年,紐約一直用這只 “大蘋果”辭舊迎新。


紐約還有一個綽號,和大蘋果無論是實物外形還是語言都有類似之處,那就是“大洋蔥”(The Big Onion),但是,知道這個綽號的人,即使在美國也不會很多。


我最早注意這個綽號,是因為一本名叫“1,000 Places To See Before You Die” 的暢銷書,作者派特裏夏•舒爾茨(Patricia Schultz)。舒爾茨在書中介紹了全世界知名或不那麼知名、但是她認為值得一去的一千個地方,歷史風光建築、交通住宿飲食等旅行實用知識盡列其中。其中在介紹紐約的時候,除了加給紐約諸多稱號,像大都會,高譚市(看過電影蝙蝠俠吧?),“唯一真正夠得上稱為城市之城”(the only real city-city)等等之外,還提到如果要探究紐約的前世今生,就得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又一層地追根溯源,所以人們也把紐約稱之為“大洋蔥”。


這讓我想起美國作家凱萊布•卡爾(Caleb Carr)。卡爾擅長於寫作以紐約為背景的歷史偵探小說,他的“精神病學家”(The Alienist)和“黑暗天使”(The Angle of Darkness),不但情節緊張曲折,扣人心弦,而且因為故事都發生於19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紐約,所以讀過之後,絕對有一種衝動,想到書中提到的各個事件的發生地去看一看,來一個探秘之旅。


卡爾在他的“黑暗天使”第一章的開頭,就提到有一種說法,就是在這個“大洋蔥”破敗骯髒的街道上,什麼都可能發生,如果今晚沒能找到你想要的東西,千萬別放棄,明晚再來試一次。


因為紐約有太多的歷史,再加上各種小說、電影以它為故事的發生地,不少人來紐約旅遊有我上面提到的探秘的願望。為此,幾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在他們的歷史教授鼓勵下,在1991年成立了一家叫做“大洋蔥步行旅遊”的導覽公司,雇用對紐約歷史有研究的本地大學學生,為中小學生、各行各業和個人家庭遊客作深度徒步導遊。現在紐約徒步旅遊業已經遍地都是,但是大家公認“大洋蔥步行旅遊”是本行業的開山鼻祖。


還回到開頭,紐約綽號的來源可以有很多解釋,比如“大蘋果”是不是因為17世紀荷蘭人首次到這裏之後,在當時叫做“新阿姆斯特丹”的曼哈頓島上種植了很多蘋果樹等等,還有人們也把紐約叫做“帝國城市”、“大熔爐”、“不眠之城”等等。總之,綽號就是綽號,個人喜好不同,說話的場合不同,怎麼順口怎樣叫好了。


文章來源:美國駐華大使館新浪博客

點擊排行
關閉 在線客服 USLawChina微信
掃一掃 諮詢更便利
跨國 搬家 遷廠 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