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以萬計的亞裔領養者未獲美國公民身份,面臨遣返風險
流覽次數:100 添加時間:2025/7/23 來源:淘啦舊金山灣區華人資訊
近年來,數以萬計的被領養到美國的外籍兒童面臨身份困境,特別是那些在2000年之前被領養的人。他們中的大多數是年過四十的亞裔人士,其中以韓裔為主。
近期,隨著總統特朗普推行更加嚴格的移民政策,這些未被賦予美國公民身份的人群的生活更加充滿不確定性,他們的身份問題可能隨時導致被遣返回原籍國。
根據KPBS電視臺的報道,鐘雪莉(Shirley Chung)便是這一群體中的一員。鐘雪莉1966年出生於南韓,16個月大時被德州一對非裔家庭領養。她從小在一個以白人為主的學校接受教育。她從未懷疑過自己是美國公民,直到57歲那年,她在申請補辦社保卡時被告知,需要證明自己的身份才能申請。她才意識到,自己實際上並非美國公民。
鐘雪莉回憶道,她的養父母或領養機構可能在領養手續中沒有完成美國公民身份的申請流程,導致她一直未獲得正式的公民身份。
“被領養者權益運動”的總幹事阿萊西(Joy Alessi)指出,許多被領養者的家庭在經歷了漫長的領養程序後,往往忽視了領養後為孩子申請美國公民身份的必要手續。有些家庭誤以為這項程序會自動完成,或以為領養機構會處理這項工作,但實際上,這個過程需要領養家庭親自辦理。
根據倡議組織的估計,目前美國大約有3萬至7萬名被領養者未獲得美國公民身份,其中一些人甚至被遣返回他們的祖籍國。在他們所回到的國家,他們幾乎沒有任何生活記憶,因此有些悲劇的結局也不可避免。42歲的克萊(Phillip Clay)便是在被遣返回南韓後自殺。
艾美莉豪(Emily Howe)是目前正在協助鐘雪莉和其他被領養者尋求公民身份的聖地哥移民律師。她表示,儘管已經諮詢過多個領域的律師,事情的解決依然非常複雜。美國的移民法對此類問題沒有清晰的追溯身份程序,也沒有簡便的上訴渠道,想要解決身份問題通常需要通過複雜的途徑,如婚姻、子女關係,或某些特殊人道理由或就業簽證等。
200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兒童公民法》(Child Citizenship Act),旨在簡化被領養兒童的入籍程序。然而,這項法律僅適用於2000年後被領養的兒童,並不能幫助那些在2000年之前已被領養的群體。因此,許多已經進入退休年齡的亞裔領養者,如鐘雪莉,至今未能獲得公民身份,這也使他們無法領取相應的退休福利,儘管他們在美國工作了數十年,繳納了社會保障金和稅款。
倡議組織一直呼籲政府通過《被領養者公民法案》,該法案於2022年版本曾被納入原初的“芯片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中,但在前總統拜登簽署該法案成為法律時,這一條款被刪除。至今,這一問題未能在立法中得到解決,儘管倡議團體認為,不應停止為被領養者爭取公民身份的努力。
在這一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被領養者開始關注他們的公民身份問題,而他們的命運和未來依然充滿不確定性。社會各界呼籲美國政府能重視並解決這些被領養者的身份困境,給他們一個合法身份和公平待遇的機會。
文章來源:淘啦舊金山灣區華人資訊